鲎试剂-厦门鲎试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173例临床输液热原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5
分享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司删除。)

173例临床输液热原反应分析

章建华1,徐素珍2

(1.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余姚315400; 2.余姚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余姚315400)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和预防对策。

方法:收集门诊、病区发生的输液热原反应173,对相关输液作内毒素、微粒和澄明度检测,并考察配伍药物、病人因素、环境及气候影响。

结果:发生热原反应的输液残液,其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且配伍药物种类、操作是否规范、病人年龄、环境及季节因素等对热原反应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结论:输液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配伍药物的合理性是减少输液热原反应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热原;输液疗法;鲎试剂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虽然输液疗法具有很多优点,但在输液过程中时有不良反应发生,包括热原反应、静脉炎、各种栓塞、肺功能损伤、局部漏肿、组织坏死等,其中热原反应最为常见。本文拟对某市级医院199611月~ 20015月临床反馈的173例热原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各自特点及预防对策。

1 材料和方法

1. 1 仪器和试剂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JB/T5520-91-101,电热恒温水浴箱H.H.S 21-1,注射液微粒分析仪ZDF-4D,SZX-ZP超净工作台,TB-3型澄明度检测议。

鲎试剂(批号951015,960909,981015A, 000219A,厦门鲎试剂厂)鲎试剂溶解水(批号950813,970425,991027,厦门鲎试剂厂)

1.2 资料和方法 收集该院门诊、病区发生的输液热原反应共173,其中男92例、女81,年龄0.2 83岁。对临床出现的输液热原反应进行鉴定;提取173种输液残液和所用输液器具作内毒素和微粒检测,对同批号输液173种残液作内毒素、澄明度、微粒检测;了解输液配伍药物情况;登记病人年龄、性别、疾病状况及输液时环境和气候情况。

2 结 果

2.1 热原质污染检测 将临床产生热原反应的输液残液、同批号液体及部分配伍药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进行检查,同时将同批号输液器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233.2-93规定检验方法[2]进行检查。结果见表1

2.2 澄明度检查和不溶性微粒检测 将出现热原反应的残液及同批号输液按《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 [3]进行澄明度检查,同时按中国药典“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4]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残液的澄明,微粒检测不合格率为53.2% (92/173);而同批号输液的澄明度检测不合格率或微粒检测不合格率均为零。

2.3 配伍药物及病人年龄对热原反应的影响 病人使用配伍二联以下液体发生热原反应占总发生例数的27. 7% (48/173),配伍三联以上为72. 3%(125/173)。年龄方面,0.2 15岁发生例数占总例数的32. 9% (57/173), 16 59岁为13. 9%(24/173),60 83岁为53.2% (92/173)

3 讨 论

3.1 内毒素增加分析 由表1可见,发生热原反应的输液残液,其细菌内毒素的检出率高达79.6% ,而同批输液经检测所含热原质均符合规定。这可能由于热原质的加和性所致,即输液和药品配伍后药液的热原质有可能超限量,引起机体热原反应。三联以上配伍热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二联以下配伍,亦有热原加和性的因素存在。同时,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无菌操作的规范程度,输液时空气洁净状况,碘酒、酒精等消毒剂的浓度和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等,都是输液被细菌污染的可能途径;另外输液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因碰撞致使出现裂缝、瓶口松动而被微生物污染,也可能发生输液反应。

3.2 微粒增加分析 输液与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而致输液反应的概率相当大,173例残液中,微粒检测不合格达92(53.2% )。药物种类繁多,尤其是中草药注射剂中某些有效成分的溶解性与溶液pH关系很大,配伍后pH不适当,会产生混浊或沉淀;某些药物与输液、药物与药物配伍后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产大量不溶性微粒;输液时操作不慎,切割安瓿后即掰开内吸,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碎屑吸入药液;有时因添加药物,多次穿刺橡皮塞也可以使胶屑脱落而产生微粒。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

3.3 其他致热原反应因素分析 经临床观察,输液引起的热原反应与性别未见显著关系,但幼儿、老年人的热原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中、青年人。有些体质衰弱、免疫力差的病人也较易发生热原反应。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次调查中因输液器具污染而致热原反应的例数为3,占总例数的1.7%;因输液速度过快,而使每公斤体重在每小时内承受的内毒素量超过阈值5 Eu,也可能引发热原反应。气候因素对热原反应的影响也因人、因病、因药而异,我们发现在每年的35月份热原反应较多见,是否因该季节雨水较多,药品易被污染所致,尚待深入探讨。

对临床输液反应的表现和原因曾有不少研究报道[5,6]。我们认为,在近年各生产厂家普遍实施GMP管理,药物、输液本身质量已有较大保障的前提下,提高输液治疗操作的规范性、合理选择配伍药物、尽可能减少配伍品种、加强治疗前输液器具和消毒剂的检查、改进输液室环境和净化条件,是目前减少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略)

如需全文资料,请与我司联系:0592-2085561,谢谢。

微信二维码-灰底.jpg